日期:2022-05-19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 屈志从俗 屈志从俗的意思是曲意迁就,随从世俗。确切地说,它不算端午成语,但它的确跟端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它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
风雨端阳、骚人墨客、才过屈宋、重五山村、仲夏登高
一、风雨端阳
读音:[ fēng yǔduān yáng]
释义:指端午节。
出处:元·贝琼《已酉端午》: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真是让让人感到遗憾哪!)
二、骚人墨客
读音:[sāo rén mò kè]
释义: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出处:唐·李白《古风》“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三、才过屈宋
读音:[cái guò qū sòng]
释义:比喻文才极高。
出处: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
四、重五山村
读音:[ chóng wǔshān cūn ]
释义:端午时节。
出处:宋·陆游《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五、仲夏登高
读音:[ zhòng xià dēng gāo ]
释义:端午时节去爬山。
出处:李煜《登高处》:仲夏登高,高处风吹帽不牢。(端午时节去爬山,风大吹的帽子戴不住)
1.骚人墨客: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出自唐·李白《古风》诗:“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译文: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2.衙官屈宋: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出自《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译文:我的文章应当有屈原、宋玉来作我的衙官,我的书法应当有王羲之来拜我为师。
3.才过屈宋:屈、宋: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极高。出自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译文: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
扩展资料:
端午节别称:
1.天中节:因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的一天,故名。
2.重午节: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
3.龙舟节:龙舟竞渡最早是古代南方沿海一带先民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南方沿海一带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画上龙图形作为本族的图腾或保护神。
4.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端午节
1、才过屈宋:cádui guò qū sòng,意思是比喻文才极高。
出自:唐·杜甫《醉时歌》“先生有道出羲黄,先生有才过屈宋。”
释义: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
2、衙官屈宋:yá guān qū sòng,意思是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出自《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释义:我老杜的文章,屈原、宋玉都只配打下手;我老杜的字,王羲之都得北面称臣。
3、骚人墨客:sāo rén mò kè,意思是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出自:唐·李白《古风》“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释义: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4、同舟共济:tóng zhōu gòng jì,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可以形容端午节划龙舟。
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释义:吴国人和越国人互相厌恶,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的时候,如果遇到风浪,他们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样。
5、重五山村:chóng wǔ shān cūn
释义:端午时节。
出处:宋·陆游《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6、仲夏登高:zhòng xià dēng gāo
释义:端午时节去爬山。
出处:李煜《登高处》:仲夏登高,高处风吹帽不牢。(端午时节去爬山,风大吹的帽子戴不住)
来源:985作文网
上一篇:表示手的成语,关于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