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9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赵普年事已高,调任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太宗作诗为他辞行,赵普手捧诗稿潸然泪下,对太宗说:“陛下赐给臣的诗,应镌刻在石碑上,和我的老骨头一起埋到黄泉之下。”太宗为之动情。第二天,太宗对宰相说:“赵普是国家的功臣,我从前和他一起交游,现在头发白了,牙齿也脱落了,不应再用军国重务来烦劳他,我为他选了个好地方,让他养尊处优,借着赠诗表达我的慰问惜别之情,赵普感激泪下,我也伤感地为之流下了眼泪。”宰相告诉太宗:“赵普昨天来到中书省,手持御制诗歌,对臣涕泣说,我这一辈子来日无多,无从报答皇上的恩德,但愿来世再为国家效犬马之劳。臣昨天听了赵普的话,对照今天陛下的圣意,君臣名分能够如此善始善终,可谓两全其美了。”。
成语解释:愿象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西汉初期,萧何跟随刘邦打天下,出谋划策,刘邦当了皇帝后就让萧何做丞相,其他武将不服,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逐野兽的狗,而指明野兽方向的是人,你们只是有功劳的狗,而萧何则是这个猎人。”
成语解释: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 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成语解释: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
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成语解释: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唐朝时期,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到20岁时已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担心他并劝阻他。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成语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指鹿为马
马首是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按图索骥老马识途按图索骥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有关马的四个成语故事如下:
1、指鹿为马
赵高想要叛乱,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那些说是鹿的人。
2、按图索骥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3、老马识途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4、田忌赛马
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5、马到成功
唐朝时期,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到20岁时已学成十八般武艺。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成语典故 百度百科_田忌赛马百度百科_老马识途百度百科_马到成功
马到成功、塞翁失马、指鹿为马、老马识途、骑马找马。
一、马到成功拼音:mǎ dào chéng gōng释义: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形容迅速取得成就。出处:元 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白话释义:凭借着你孩儿学成的技艺,智勇双全,如在两个阵营之间,怕不战马一到阵前就取得胜利。二、塞翁失马拼音:sài wēng shī mǎ释义: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白话释义:靠近边塞有一个善马术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跑进胡同里面去了。三、指鹿为马拼音:zhǐ lù wéi mǎ释义: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白话释义:丞相你错了吧?竟然称鹿为马。四、老马识途拼音:lǎo mǎ shí tú释义: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白话释义: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用了。”就放老马在前头走他们跟随着马,于是找到了路。五、骑马找马拼音:qí mǎ zhǎo mǎ释义:比喻东西就在这里;却还到外去找。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彼时间骑马寻马。” 白话释义:那时候骑着马寻找马匹。【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庄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迷了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来源:985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