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9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孟子》语言的生命力强,其中大量的语言转化成今天的格言、成语和俗语。这里收录的以常见的为主,肯定还有遗漏,望网友们不吝赐教。
(1)五十步笑百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释:(逃跑的士兵)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士兵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 (2)引领而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 (9)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0)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安富尊荣〗 成语典故: 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孟子·尽心上》
〖安宅正路〗 成语典故: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拔萃出类〗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拔萃出群〗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不成方圆〗 成语典故: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败材伤锦〗 成语典故: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孟子·梁惠王下》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抱关击柝〗 成语典故: 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孟子·万章下》〖不见舆薪〗 成语典故: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必经之路〗 成语典故: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孟子·告子上》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不经之谈〗 成语典故: 其语闳大不经。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晋·羊祜《戒子书》〖不愧不作〗 成语典故: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孟子·尽心上》〖不愧不怍〗 成语典故: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拔苗助长〗 成语典故: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
1:明察秋毫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来源】:《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水深火热
【拼音】:[shuǐ shēn huǒ rè]
【解释】: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来源】:《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哀而不伤 [āi ér bù shāng][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解释: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爱礼存羊 [ài lǐ cún yáng][出自:《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解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爱素好古 [ài sù hào gǔ][出自:《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解释: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yù qí sǐ][出自:《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解释: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安老怀少 [ān lǎo huái shào][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解释: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安富尊荣 [ān fù zūn róng][出自:《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解释: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解释: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杯水车薪 [bēi shuǐ chē xīn][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解释: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彼一时,此一时 [bǐ yī shí,cǐ yī sh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解释: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必由之路 [bì yóu zhī lù][出自:《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人之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解释: 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提问者评价谢了哈!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曾,曾经。经,经历。语出《孟子·尽心上》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义,正义。《论语·卫灵公》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赤子,初生的婴儿。语出《孟子·离娄下》14、出尔反尔: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尔,你。语出《孟子·梁惠王下》15、春风化雨:指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及适时的雨。语出《孟子·尽心上》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岑楼,高而尖的楼。语出《孟子·告子下》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19、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 21、当务之急:语出《孟子·尽心上》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语出《孟子·公孙丑下》23、地利人和: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语出《孟子·公孙丑下》24、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尽心上》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语出《孟子·万章下》27、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语出《孟子·公孙丑上》28、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野菜。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语出《孟子·尽心上》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语出《孟子·尽心上》30、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语出《孟子·梁惠王上》来源:985作文网
上一篇:体的成语接龙,体字开头的成语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