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9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华陀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华陀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陀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头痛发热。华陀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陀解释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 后来,对症下药这一成语,就用来比喻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 扩展资料: 【解释】: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自】:《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翻译】: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 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示例】: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对症下药吧。 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症下药
【 对症下药 】 华陀(tuó)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jiǔ)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xiǎng)有很高的地位。 华陀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有一次,州官倪(ní)寻和李延一同到华陀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zhèng)相同:头痛发热。华陀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 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陀解释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 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 后来,“对症下药”这一成语,就用来比喻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 【 起死回生 】 史记·扁鹊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音guo)国时,听王宫里的人说,“昨天还是好好的太子,在今天鸡叫时,忽然间就死了,直到现在还不过半天时间,尸体也还没有收殓。” 扁鹊听到这些后,对那位官员说:“我是医生,现在太子还没有死,我能把他救活。如果你不相信,你去摸摸太子的下半截的身子还热呢!”虢国的国君听了大臣的报告后,就应允了扁鹊的请求。 扁鹊给太子诊断后说:“太子是气逆昏厥,现在还有救。”接着,他在太子的头,胸,手,脚等处扎了几针。不一会儿,太子慢慢的就苏醒过来了。扁鹊又给太子开了药方,还给太子做了热疗手术。这样一来,太子渐渐的清醒过来了。 消息传开后,扁鹊的名声变的很大了。人人都说扁鹊能把死人医活。可是扁鹊说:“我并不能把死人医活,这是他不是真的死了,只有他自己还没有完全的死去,我才能把他救活。” 后来人们在形容一个人的医术高明或者药物灵验的时候,就说“起死有方,回生有术”。
意思是医生针对患者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B 试题分析:“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矛盾的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④错误,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
对症下药相似的成语如下: 一语破的 单刀直入 有的放矢 刀刀见血 一语道破 一针见血
来源:985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