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9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截止至2019年7月,全网关于猫的成语只有:阿猫阿狗、照猫画虎、狗拿耗子、猫哭老鼠、猫鼠同眠、穷鼠啮狸、以狸饵鼠、猫鼠同乳、捉鼠拿猫、争猫丢牛、发屋求狸、猫噬鹦鹉、猫鼠同处、化鸱为凤、以狸致鼠、化枭为鸠、鸱鸮弄舌、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其中阿猫阿狗、猫哭老鼠、捉鼠拿猫、照猫画虎、猫鼠同眠释义如下:一、阿猫阿狗白话释义:泛指某类人或随便什么人(含轻蔑意)。朝代:近代作者:鲁迅引证:《我的第一个师父》:“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二、猫哭老鼠白话释义:比喻假慈悲;假装同情。也说猫哭耗子。朝代:古代作者:佚名出处:《说唐》第62回:“如今又不知那里杀来,又同牛鼻道人在此‘猫儿哭老鼠’,假慈悲。”三、捉鼠拿猫白话释义:拿:抓住。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朝代:元作者:无名氏出处:《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论我腹中的兵书,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有捉鼠拿猫之法。”翻译:如果要讨论我腹中的兵书,那就是有神鬼不测之机,有制服敌手的办法。四、照猫画虎白话释义: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朝代:明作者:李绿园出处:《歧路灯》第十一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五、猫鼠同眠白话释义: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朝代:明作者:李开先出处:《林冲宝剑记》第六出:都是谗言佞言,一个个猫鼠同眠。翻译:都是一个个的上下狼狈为奸。
含猫的成语:猫儿哭鼠、猫噬鹦鹉、争猫丢牛、猫鼠同眠、虎踪猫迹等
1、猫儿哭鼠 (māo ér kū shǔ)
解释:比喻假慈悲,伪装同情。
出处: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你这些怜惜佃户的话,都是猫儿哭鼠。”
2、猫噬鹦鹉 (māo shì yīng wǔ)
解释:比喻排挤好人。
出处:宋·岳珂《桯史·鹦鹉谕》:“至今蜀人谈谑,以排根善类者为‘猫噬鹦鹉’。”
3、争猫丢牛 (zhēng māo diū niú)
解释:为了争夺猫而丢了牛。比喻贪小失大。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
4、猫鼠同眠(māo shǔ tóng mián)
解释:猫同老鼠睡在一起。 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出处:《新唐书·五行志》:"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5、虎踪猫迹 (hǔ zōng māo jì)
解释:痕迹,蛛丝马迹。
出处: 当代成语
扩展资料:
猫的成语造句:
1、唯美主义者高举艺术至上的大旗,人道主义者效猫哭老鼠的悲叹。 ——茅盾《我们这文坛》
2、高阳《清宫外史》上册:“他愤愤地说:‘别样都还罢了,折尾的声明,不是猫哭耗子?”
3、这公子见了大奶奶,如老鼠见猫,贼人遇捕,由他拖扯进房。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八回
捉鼠拿猫 [zhuō shǔ ná māo]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拿:抓住。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 出 处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论我腹中的兵书,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有捉鼠拿猫之法。”
谜底:火冒三丈。 分析:货车 猫 三圈 一张证书,简称 货猫三张,谐音即成语 火冒三丈。 火冒三丈 huǒ mào sān zhàng 【解释】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章太炎以自己惨淡经营《民报》多年,一旦复刑,竟被摈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结构】主谓式。 【用法】一般作宾语、谓语、状语。 【辨形】三;不能写作“山”。 【近义词】怒气冲冲 【反义词】心平气和 【例句】你太爱发脾气;动不动~;这样怎么能搞好同志关系;干好社会工作?
争猫丢牛 比喻贪小失大。
照猫画虎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捉鼠拿猫 拿:抓住。捉住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 猫哭老鼠 比喻假慈悲 猫鼠同眠 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猫噬鹦鹉 比喻排挤好人。 猫鼠同处 见“猫鼠同眠”。 猫鼠同乳 见“猫鼠同眠”。 阿狗阿猫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 阿猫阿狗 旧时人们常用的小名。引申为任何轻贱的,不值得重视的人或著作。来源:985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