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在老子思想体系中是自然界的最高准则,“道”的运行规则决定着人世间的一切,人只有顺其道而行之,符合自然规律才能与天地融合,达到与万物和谐相处的目的。
老子“道”的思想是基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而提出来的,对后世人们熟悉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探寻生命的归宿具有重要的启示。在“道”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思想,认为“道”已经安排好了世间的一切,人只要顺道而行、清净无为就行了。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章,分为上下篇,前37章为上篇,38章以后为下篇。全书的中央是论述老子的哲学思想,其思想之核心是道,道是对宇宙起源和其普遍规律的熟悉。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独立于一切而存在,同时又不可触摸,乃至不可道其名称。同时,他又用这一精神来指导生产、科学、军事、政治及为人处世。春秋末期战乱之中,他提出无为的思想,企图逃避社会的动荡,或者说在动荡中寻求安稳。他又提出致虚守静的人生哲学,提倡人在生活中应当以静为主、以静制动。老子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在于他描绘了一幅小国寡民的理想世界,有人认为这是开历史倒车,但从当时历史情况来看确有其合理性。在战乱纷争的春秋时代,民不聊生,人民渴望安定的生活,而老子所设想的小国寡民,人人丰衣足食,壮有所用老有所养的确让人羡慕、让人向往。同时,老子也提出反者道之动,他熟悉到物极必反的道理,发现矛盾转化和往相反方向发展的规律,也熟悉到质变与量变的初步关系。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即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老子的思想核心是“无为”和“道”。无为:老子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对于国家主张无为而治;道:老子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庄子的思想核心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安时处顺,逍遥得意的生活状态。
孔子: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孟子:孟子继续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老子: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来源:985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