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9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盾的成语有哪些 :
自相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矛盾相向、磨盾之暇
自相矛盾 :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
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1、自相矛盾
读音:zì xiāng máo dùn。
释义: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译文:有个人又卖矛,又卖盾。卖矛的时候说他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透;卖盾的时候又说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有人就问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
2、磨盾之暇
读音:mó dùn zhī xiá。
释义:指在战争的余暇。
出自:清代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王兰泉》:“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穷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扩展资料
自相矛盾的近义词
1、格格不入
读音:gé gé bù rù。
释义: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译文: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去禁止, 就要遭到阻力,不易纠正了。
例句:思想僵化的人,对新的观点、见解、理论,一开头总是会感到格格不入的。
2、漏洞百出
读音:lòu dòng bǎi chū。
释义:有很多漏洞。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
出自:鲁迅《病后杂谈之余》:“留心研究起来,那就漏洞百出。”
例句:他写的文章漏洞百出,自相矛盾,这能说是一篇好文章吗?
【矛盾重重】重重:层层。彼此间的冲突、意见很多。
【矛盾相向】向:对着。形容针锋相对。【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鬻矛誉盾】鬻:卖;誉:赞美。自相矛盾,不能两立自相矛盾
【拼 音】:zì xiāng máo dùn 【解 释】: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出 处】:《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示 例】:一篇文章的观点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矛(máo),兵器名,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是战争中常用兵器.长柄,有刃,用以刺敌.始于周代,或周代以前,来历亦甚悠久,惟当时战术未精,各种兵刃使用之法,亦极简单,非若后之武术,以繁取胜,以多矜奇也.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双手握柄,以直刺或戮为主的战斗使用方法. 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后后来还称作“牌”、“彭排”等.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盾作为一种“主卫而不主刺”的卫体武器,早在商代就已经存在.到唐代时,盾改称“彭排”.宋代时正式称“牌”.明清两代沿袭宋习,称牌而不再称盾.来源:985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