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壮族三月三”,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从2014年开始,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广西少数民族习惯节日,在全区范围内放假2天。
该节日始于唐宋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它起源于春季的少数民族,刚刚度过农业繁忙的时期,休息了几天,以寻求丰收的一年,休闲和祈祷的方式主要是民间歌曲:主人和客人都在这里。在山坡上唱我和你。
习俗:节日前,每个家庭预备五色糯米饭和鸡蛋。
人们用这些植物的汁液收集了红色的兰花草,黄色的米花,枫叶,紫色的葡萄藤和浸泡的糯米,制成红色,黄色,黑色,紫色和白色的糯米。
据传说,这种食物是在仙女们欣赏之后才传下来的。也有人说这是对刘三姐的牺牲。吃了这种饭后,人们变得很健康。
复活节彩蛋是男女青年在歌曲中用来表达情感的物品。壮族喜欢五色大米,这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
三月三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也被称为“上巳节”。在民间,有很多庆祝活动,其中之一是“三月三请仙客”。关于请仙客的时间,主要在早上或中午进行,一般不会在晚上。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晚上通常被视为阴气较重的时候,不是适合祈求吉祥和祭奠祖先的时间。
而在中午和早上,则是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有利于祈求好运和感召神灵,因此在这些时间进行三月三请仙客是比较合适的。
1、是壮族的节日。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2、广西“三”不仅是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扫墓节。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县的壮族同胞各家各户都举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扫墓。所谓扫墓,就是各家、各家族聚集到墓地祭奠祖宗的坟墓。
3、桂西南壮语称扫墓为“参坟”,或“碑坟”。扫墓节是壮族一年一度最隆重、最庄重的节日,人们认为农历三月三是最重要的节日,在远方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扫墓,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多人相聚的日子。
4、“三月三对歌”是我国许多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中以广西最为盛行,“三月三”是该区壮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专门举办规模很大“三月三”歌节。“三月三”歌节又称为“歌婆节”、“歌圩节”。
1、三月十八号是:全国爱肝日。
2、全国爱肝日(Nationalprotectliverday,NPLD),是在我国乙肝、丙肝、酒精肝等肝炎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人民健康面临严峻威胁情景下,为集中各种社会力量,发动群众,广泛开展预防肝炎肝病科普知识宣传,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而设立的。全国爱肝日时间定在每年的3月18日。每年选定一个宣传主题。自2001年起,全国各地有关机构、医院、学校每年在这一天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爱肝科普公益宣传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十五次。
3、全国各地许多卫生厅局、疾病控制机构、医院、基金会、协会等机构,国家人大副委员长、卫生部长、两院院士和许多政府官员、人大政协委员、肝病专家、科普专家、歌星影星等都参加过全国爱肝日活动。爱肝护肝已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参与的有组织的健康促进活动。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节是黎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资源,是黎族文化最详细最典型的表现,也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其民俗主要特色与价值是黎族生产、生活、娱乐等整体民俗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世人了解黎族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每年三月三节,海南黎族各聚居区都要举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有赛歌会、簧火晚会、彩车比赛、花灯展览、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男女青年对歌、民族歌舞表演及经贸活动等。黎族三月三节成了丰富旅游产品、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盛会,每年都吸引数万海内外游客。
三月三是仙家通天教主在这一天创立了动物仙门,答应皮裘动物能够通过修炼来证得道行,堆集积德行善,位列仙班。因此全国众多仙家堂口,都挑选在三月三这天开门立堂,打马下山,坐镇人间,堆集积德行善。由于地域的不同,修行的方式不同,各个堂口的庆祝纪念也是不同的。驻世的高僧大德、仙门正修皆认为是世人业障所造成的。三月三是道教的真武大帝的寿诞,是仙家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日”,是古人出门踏青的日子,也是去年男女在野外相会,表达爱意的好时机。
广西钦州三月三是歌圩节。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苗族、瑶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
汉族为上巳节,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轩辕说法,三月三拜蚩尤。
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公历3月12日是植树节。旨在宣传保护森林,并动员群众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
中国的植树节由林学家韩安、凌道扬等倡议设立,最初确定在4月5日清明节,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改为3月12日。
1985开始每年的3月20日是世界无肉日,由总部设在华盛顿、非赢利的公益性组织农场动物改革运动发起,在春天的首日举行推广健康和平素食的民间教育活动,目的是挽救动物、保护环境和改善健康。在这一天,普通民众可以通过演讲、素食晚宴、举办烹饪秀、品尝会、发传单等方式邀请亲朋挚友一起剔除吃肉旧习一天。此项活动一开始即席卷全美五十个州及一些其他国家,2008 年这项活动除在全美五十个州蓬勃举行,更波及全球的二十四个国家,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无肉日。
广西壮族每年的三月初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在广西地区十分隆重。
壮族人民向来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以广西地区的壮族为著,其中又以南宁市武鸣区的壮族著名天下,2016年5月27日,“武鸣县”正式更名“武鸣区”,正式划入南宁市区范围,把“武鸣壮乡”带入了另一番境界,每一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一年一度的传统歌节。
1、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奠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
2、农历2020年上巳节的日期:2020年03月26日,星期四,庚子年(鼠年)三月初三。
1、壮族三月三节日含义:歌圩节。
2、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3、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来源:985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