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位的冀中平原,南距省会石家庄125公里,北距首都北京152公里,东距天津155公里,与京、津呈三足鼎立之势。
保定市辖25个县(市)区,总人口1100万,面积22000平方公里。保定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2.3℃,年均降水571毫米.保定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遍布全区,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7个,省级保护单位115个,数量居河北省首位。保定旅游资源丰富,共有景(区)点344个,其中已开发90个,正在开发35个,待开发219个。保定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涞水野三坡), 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涞源凉城、白洋淀温泉城、涿州影视城)。保定旅游资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共八大类、69个基本类型,分5大系列: (1)自然风光系列;(2)水体形胜系列;(3)文物古迹、革命遗址系列;(4)专业市场系列;(5)民风民俗、社会风情系列。保定的历史颇值自傲,在至今五六千年的春秋时代,晋国就在这里建下保定历史上的第一座城池,以后在各朝各代又分别成为县、路、府、直隶省会等,我们所认识的老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旗谱”里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这个小城的古迹虽然不算多,但也不可小觑:市中央的古莲花池是清雍正年间高等学府的所在地,是当时十大名园之一,园中古亭上的莲叶托桃石雕据说是讽刺当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慈禧连夜脱逃的事儿;此外还有以出土了金缕玉衣而名盛一时的满城汉墓、埋葬着清代四位皇帝的清西陵等。保定概况 区 号:0312 邮 编:071052 位 置:位于河北省中部,西靠太行山,北与北京相邻。区 划:下辖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满城县、清苑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
1. 白石山世界地质公园
白石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位置在涞源县城南,是一个壮观的峰林地貌,自然景区也是保定最闻名的风景区之一。
2. 白洋淀
白洋淀,这是保定非常闻名的旅游景区,这里的水路纵横环境柔美,每年7月份的时候荷花开放非常美丽。
3. 野三坡百里峡
百里峡景区在保定涞水县,在这里能够看到很多漂亮的自然景观也能看到的,陡峭的山谷溪流瀑布,等夏天的时候来这里特殊凉爽。
4. 易县狼牙山
以前狼牙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我们小时候听过的抗战故事,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这里,最后胜利5位八路军和敌人浴血奋战,最后跳崖牺牲的故事。
5. 易县清西陵
易县清溪陵是清朝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和后宫嫔妃以及阿给我的灵琴,这里的建筑非常雄伟,有气魄,内部装饰的也特殊奢华。
6. 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是清朝直隶总督办公的附言,保存的特殊完好是清代省级阜阳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通过这里你能够了解当时清朝阜阳内的设置。
7. 野三坡白草畔
这是一处风景非常柔美的地方,这里主要的旅游项目就是自然景观,景区里面有秀美的山峰,茂密的森林,清泉瀑布,各种自然景观,空气质量特殊好。
8. 易水湖
易水湖在保定境内是50年代建筑的人工湖。这里的水质非常好,水里面的鱼类众多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质符合国家二级水标准。
9. 全胜峡风景区
全胜峡风景区有独特的地貌环境,你是属于北方比较罕见的喀斯特地貌,这里夏天非常凉爽,还有很多钟乳石景观溶洞。
10. 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被称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这里的池水面积达到7900平方米,是一处非常不错的古景点。
1、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戏剧家关汉卿、汉昭烈帝刘备。
2、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央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清代,保定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自1669年至1968年的近三百年间,长期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央以及中国的区域性政治中央,新中国成立后也两度为河北省省会。
保定市农业生态园位于保定市西南部,是集农业示范、碳汇经济、生态环保、科学普及、农技推广、民俗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生态园建设立足于一园多区、一区多景,包括核心区、观光区、民俗文化区、开发区四大板块、十大景区。一期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20亿元。十二五期间,该园控制性建设规划总规模将达到2、68万亩生态园于2012年4月28日正式开园。免费开放。
1、保定市长城学校依托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投入使用2所中小学,学生数量25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
2、保定市长城学校秉承“面向未来·培育孩子”的教育理念,将学校教育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让孩子了解并热爱中国文化。同时,学校全面引入新加坡的基础教育理念,中西结合,在汲取、引进新加坡教育理念的同时课程落地,打造“英语、乐成、修为”三类校本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始终注意核心文化建设,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精神,有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985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