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如下:
1、对于媒体的宣传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其实大道理我们很多人都已经了解了,需要参考日本等垃圾分类做的比较先进的国家的经验,跟进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2、建议对新小区应该要求垃圾分类投放区的建设指标要求,对老小区做垃圾分类投放区的改造建设。在小区、大街或垃圾投放点,针对不同的垃圾和产生量摆放相应大小和颜色标识的垃圾回收桶,在垃圾回收桶上标示出简朴易懂的垃圾分类标识,让市民能够亲而易举的把不同的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
3、环卫站或垃圾回收公司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回收垃圾,并严格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固定的垃圾车就回收固定的垃圾,这样对市民积极投入到垃圾分类工作中也是一种鼓励和示范。
4、可以设立监督机制,给予小区物业和业主委员会对垃圾分类监督的权力,小区物业或业主委员会可以针对小区内乱投垃圾的住户开具警告单,如对此警告还是未改正的,可以开具罚单并告知城管或环卫部门,要求监督执行,并提高其下一年的物业费或垃圾回收费。
5、鼓励民间组织或机构投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给予民间机构一定的帮助和补贴,让民间机构来再处理垃圾,使更多的垃圾能变废为宝回收利用。
以下是十条保护环境小建议:
节约用水:修理漏水的水龙头,尽可能使用节水洗衣机和洗碗机。回收和利用雨水,尽量使用雨水来浇花。
减少塑料垃圾:购买时尽量选择可重复使用或者可降解的包装。使用自己的购物袋,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保护野生动物:不要购买或食用受保护的野生动物。避免干扰自然栖息地,比如不乱扔垃圾。
节能减排:减少使用空调和取暖设备,合理设置温度。使用节能灯泡,尽可能购买节能电器。
绿色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假如必须开车,可以考虑购买节能或电动车。
支持环保产品:购买环保清洁产品,选择环保涂料等。支持那些对环境负责的公司和产品。
垃圾分类:学会准确分类垃圾,包括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节约纸张:双面打印,回收和再利用纸张。尽可能使用电子文档,减少打印。
植树造林:支持植树造林项目,或者自己参与植树活动。树木能提供清新的空气,还能帮助防止水土流失。
宣传环保:告诉你的朋友和家人关于环保的重要性,一起参与环保活动,让更多人意识到环保问题。
1、制定大部分人能接受:后续能实现处理的垃圾分类标准。这个习惯是长期的、延续的,具有顽固性。应因势利导,在尊重分类习惯的同时加以引导,是初期开展垃圾分类的一个准则。
2、把垃圾出口建设好:垃圾出口指的是处理环节,这是垃圾分类的末端,是最重要的环节。假如以一个城市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单位,那么这个基本单位的日垃圾生产量,就应该是这个城市的设计垃圾处理能力。
3、垃圾投放与搬运环节:针对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等应逐步投放智能回收箱,与传统的上门收购方式同时推进,互为补充。
4、逐步推进厨余餐余垃圾排放渠道变革:在完善传统的垃圾投放和清运手段与方式的同时,要敢于接受新事物。随着垃圾分类的强制执行,厨余餐余垃圾处理器应运而生,这是伟大的创举,是推动湿垃圾排放渠道变革的破题之举,应给予支持。
5、营造氛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宣传,制作垃圾分类宣传视频片,垃圾分类宣传图册等,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1、提高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能源再生,减少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的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
3、普及环保与垃圾的知识,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
4、把有害垃圾分类出来,减少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进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
1、餐巾纸、尿片等无回收利用价值,应放在其他垃圾桶内。
2、废旧灯管等易破损的有害垃圾应包裹投放。
3、瓶罐类物品,应将容器内产品用尽或倾倒,清理干净后投放(有害物品除外)。
4、纸类应尽量叠放整洁,避免揉团,纸板应拆开叠放。各种饮料包装盒应冲洗晾干,折叠压扁。
5、易腐垃圾水分多,易变质,投放后应将垃圾桶盖好,避免污染。
6、大骨头、玉米棒、木屑、坚果壳(如花生壳、核桃壳、板栗壳等),难以降解,不要和剩菜剩饭放在一起,应投入其他垃圾桶。
7、不用的口罩,应作为其他垃圾处理,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
8、过期药品、化妆品应连带容器一起投放。
9、在公共场所产生的有害垃圾,应及时带至有害垃圾收集点。
10、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厨余其他要分开,做到不堆、不攒、不占道。
来源:985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