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提费用是负债类科目。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原属于预提费用的业务现应计入“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曾和应付股利、应付票据、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同属负债类科目。
预提费用,是指应由受益期分担计入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而以后月份才进行实际支付的费用,如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等。在一定条件下,预提费用可以转化为待摊费用。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
预提费用指应由受益期分担计入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所以属于流动负债。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根据预提费用明细账中金额较大的记录调阅其原始凭证,以证实 问题是否存在并调整。审查每笔预提费用的期限,审查其有无长 期挂账,多计费用现象。分析本期费用金额较大的有关项目,在 账证、证证核对的基础上查明不按规定预提费用的问题
根据预提费用明细账中每期费用预提数,进行前后期比较, 观察其有无波动情况。假如波动较大,应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 会计资料重新计算进行核对,以查明有无利用预提费用账户 调节本年利润数额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就是企业还 没支付,但应该要支付的,要计人负债。中国新会计准则已废除该科目,原属于 预提费用的业务现应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预提费用的特点是受益、预提在 前,支付在后。
预提费用科目取消了,企业会计准则(07年始实施)和小企业会计准则(13年实施)都取消了预提费用和摊销费用科目,原待摊费用是先支付再摊销的业务,现在直接挂其他应收款科目,原预提费用科目是先计提再支付的,现在挂其他应付款科目。
预提费用在会计里面属于负债类科目,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预提费用科目的贷方登记企业预提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预提费用的实际支出数;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预提但尚未实际支出的费用。假如该账户期末出现借方余额,表示实际支出数大于已预提数额,应视同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或当期损益。“预提费用”科目应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房地产企业“预提费用”是指企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列支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如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等。国家已于2007年新会计准则中取消了“预提费用”科目的使用,首次执行日的“预提费用”余额,假如符合负债或预计负债的定义,则转入相应应付款项或预计负债科目,假如不符合负债或预计负债的定义,则只能冲回或按照前期差错更正原则处理。
预提费用不写日记账,预提所得税中的税是指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预提是指扣留、预扣的意思。原则上业务费是不可以预提进费用帐的。一般只有租金、保险费、短期借款利息等采取预提。而且在年底时不得有余额。余额要冲减费用或并入利润征所得税。
预提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已按期提计入当期费用但尚未支付的金额。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有些费用,不一定当时就要支付现金,但按权责发生原则,属于当期的费用应在当期予以确认。如企业一笔3个月期的借款,其利息在第三月末才支付,但利息费用应在3个月的受益期进行预提,作为当期科目核算,按期预提计入费用的金额,同时也形成一笔负债,在我国会计实务中设置“预提费用”科目核算。预提费用还包括预提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预提租金、预提保险费等。
预提费用是因为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属于本期承担的费用,无论是否支付都要计入本期费用。预提费用指应由受益期分担计入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而以后月份才实际支付的费用。例如,银行借款的利息是按季结算支付的,但利息费用应由支付利息前各月份的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共同负担。
来源:985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