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的发源地是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
1953年中心人民政府以热河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他们在为制定中国通用语言规范进行取音考察,在滦平的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火斗山乡三地进行了语音采集。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于1956年2月6日由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
滦平话属于北京官话怀承片,又有当地特色。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清脆一点,显得直接、清楚、明确,尤其是没有北京胡同音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易于学习推广。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是中国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因为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央,前后历时八百多年。由于经济政治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
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特殊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这样,北京话就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共同语实际上已经形成。
新中国的普通话以北京官话语音(区别于北京胡同话)为基础音,加以部分修正(主要是吸收滦平话的特点如直接、清楚、明确)。
以滦平话为主要标准——滦平话是北京官话(热河省承德方言为东北方言的一支)的推行区、记录区,小小区别于北京胡同话。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北京化的语音系统。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在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将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的介绍是:60年前中国普通话标准语音采集地是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巴克什营、火斗山,其中金沟屯村语言应用最多,在出京承高速公路口金沟屯段,一块“普通话语音标本采集地”大型标牌赫然入目;1953年,国家语音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来到河北省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普通话是根据从滦平采集的语音来最后定的标准,1953年普通话采集对象是原金沟屯村第四完小小学教师白向民、原金沟屯中学教师石俊勇。
普通话,即标准汉语。普通话是中国不同民族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汉语普通话,既中国的现代标准语言,又称华语,国语等,指通行于中国各地及海外华人的共同语言。为现代汉语中各地通用的书面语和交际口语。普通话容现代汉语的北方汉语语法和北京话语音为一身,并成为现代汉语的官方语和教学,媒体等的通用语言。
以北京语音作为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标准语,这是国语运动经过多年的争论与语言实践达成的共识。
1、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央,新中国成立确立北京作为首都,其在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央的地位不断被强化并辐射影响全国,北京语音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共同语必须以城市语音作为语音标准,共同语以某种方言作为基础,但是不能以这种基础方言的语音作为基础,在普通话的三个标准中,语音标准是最为严格而明确的,。
3、一个城市的语音标准对于周边地区具有重要带动和辐射作用,而北京语音的这种辐射作用则影响至全国,这种相对稳定的语音适合作为共同语的语音标准。。
来源:985作文网